佛教要求信徒去除貪慾,甚至鼓勵拋棄所有世俗財富過著簡樸的出家生活。可是佛教文化(特別是密教)中卻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種類的財神,不免令人疑惑。如四大天王中的毘沙門天,就以「財寶天王」著稱。

這是因為,佛教雖然教導人們過簡樸和清淨的生活,但在修行的過程中需要社會力量的認同與支持,因此權貴者與富人的護持是非常重要的。釋迦牟尼剛成道的時候因為得到舍衛城給孤獨長者(Sudatta)供養的祇園精舍,才得以建立僧院,後來佛教能傳播到印度和世界各地,也受到各國國王或大施主的支持。

文章標籤

智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神”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一個生財聚財的神仙。人們都嚮往著能過上好日子,金錢應有盡有,永遠是一個大富翁。所以,“財神”已成為人們嚮往的目標、追求的目的。特別是做生意的人,對財神爺崇敬有加,在南方,凡生意人的店舖、門頭裏都供有“財神爺”的塑像,明燈蠟燭,照耀著精緻的神龕。以祈求財神的保祐。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了千田想萬田,得了銀山想金山”是俗人的做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雅士的原則。但這些說法都從某個方面反映出了幾千年來人們對錢財的狂熱崇拜和追求。

文章標籤

智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